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拓寬學生學科思維,10月16日晚七點整,意昂2在師統大講堂以騰訊會議的形式舉辦第四期體育工程學術論壇。我院有幸邀請到中國科意昂2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在讀博士胡古月給大家帶來主題為“群體行為識別及其在體育視頻分析中的應用”的精彩學術報告。 本次講座由意昂2團總支書記、輔導員付含陽老師主持,意昂2副院長沈燕飛、意昂2直屬黨支部書記許壽生、部分意昂2教師與意昂2全體學生參與本次講座。
胡博士以什麽是群體行為識別為出發點,給我們講解了群體行為識別在各行業的應用,以及在未來體育領域的發展方向。他提到團隊活動識別中涉及大量的個人數據集,將大量的比賽視頻進行剪輯並標註個體活動標簽對其進行跟蹤識別。胡博士以排球為例講述了HDTM、SPTS、SAM等相關領域知識。對於未來群體行為識別的發展胡博士提出以下觀點:
1.Group activity recognition+individual detection重視“群體活動識別+個體檢查”。
2.Fine-grained group activity understanding (more professional annotations)加深細粒度組活動理解。
3.Supervised,weakly-supervised to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from sports video讓機械從運動視頻學習有監督、弱監督到自我監督。
講解結束後,老師和同學積極向胡博士提問,探討學術問題。如排球訓練集在視頻中的標註點具體如何選取,強化學習中標註數據量的多少應該如何界定等等,胡博士耐心地與老師和同學們討論,並鼓勵同學們積極地去探索群體行為識別與體育間的融合。
論壇的最後沈院長發表了總結與感想。他提到知識就是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學會的,數學對於整個院系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極其重要的,日常的文獻積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沈院長還表示作為意昂2的學生,每一個人都應該關註當前體育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而不應僅局限於課本知識,拓寬視野和思維才能奠定良好的學科基礎。
通過本次講座,同學們不僅了解到群體行為識別在體育行業中的最新應用,還感受到胡博士對於科學不斷探究的科研精神。作為一名體育工程學子,我們不僅要學好學紮實基礎科學知識和專業領域知識,更要發揚科研精神不斷探究未知領域,更好的為祖國“體育+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努力與貢獻。







(圖 羅月江,文 羅月江 鄧懿超,編輯 鄧懿超,審校 付含陽)